杂谈零“0”的起源和贡献

“0”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数字和符号。关于“0” 何时、何地起源,传说不一、也没有确切得文献可供考证。较为普遍的说法是,“0”起源于印度——这种猜测较为合理,因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,大胆猜测、“0”的起源很可能与佛教思想有密切关系。从外形上看,“0”是一个封闭的主体,内部却是空的,这正符合佛教“空”的思想,“0”可能来自佛教思想的一个简识符号。另一个可信的推测是,佛教的产生早于数字体系的形成,因此佛教的“空”观念很可能影响了“0”的创造。

佛教认为,宇宙处于混沌状态下的均衡、这种均衡不变也为“空”,佛看天地为“空”、用“0”划界,“0”本是“空”,封闭的“0”失去了与外界均衡能力,便产生了“物”。物的存在,正是“0”内部此消彼长的结果。因此佛教认为:有得必有失、万物的产生与消逝来自“空0”中元素的作用和演变;

“0”概念不仅对哲学有深远影响、对数学和物理学也同样具有深刻影响。数字1.2.3.4.5.6.7.8.9,本身没有0,但把一个没有数值、内部为空的“0”放在数字后,虽然没有直接增加数值,却能表示数量的变化,像10.20.30这样的数字,并不是简单的叠加,而是代表1到9再循环的开始。在高等数学中,“收敛”“数域”、“矩阵”等概念都与“0”有关,他们实质上,都是在“0”域或封闭域中处理问题的方法、只有在封闭域中,才存在互相影响、此长彼消的逻辑关系,因此,“0”概念是数学发展的基础数域;

“0”概念对物理学影响也同样巨大,著名的牛顿力学三大定律,本质上都是在“0”空间中对运动变化的描述。如第一定律中的“匀速运动和静止”,实质上就是“0”状态、也就是系统没有外来力量干涉的状态;第二定律是第一定律的扩展性量化描述,破坏物体‘0’状态的唯一方法是外力作用,其速度变化率与外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有关”;第三定律是“系统静态恒为‘0’”的定律,不论外力作用有多大、系统瞬间合力为零,以表明自然界的自然均衡属性,

人类对任何事物研究和深度探讨,都是从“自己确信的概念”出发的。人类往往把自己确信的感觉或依据,作为探研问题的始点,并以此不断深入。当人们确信系统能量守恒、就能以此处理能量变化问题、当人们确信自然的均质性,就能以此联想到熵增原理。因此,认知概念决定了个人的思维路线和方法,因此、这也解释了为何同样的知识,在不同国家、不同学校、不同老师的教育下,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千差万别!

佛家认为“世上本无事、圈起来就能生事”,一株野草,以自己的方式“圈住”了水、阳光、土壤中的养分、最后成为了那株草。人和世间任何事物都和野草一样、都是被自身属性和欲望圈起来一个“0”空的状态、然后以自己属性不断与外界作用过程中,吸收外界力量、积累变化而成长!

2025-10-30